感谢大家在这个山歌唱出好兆头问题集合中的积极参与。我将用专业的态度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给出具体的例子和实践经验,以帮助大家理解和应用相关概念。
1.过年作文
2.潮汕特色的风俗习惯
3.民间习俗太平龙作文
4.广东的过年习俗,岭南文化,!!
过年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过年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过年作文1每到过年,放眼望去,大街小巷,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在马路上最耀眼的就是一盏盏红彤彤的灯笼,而不是车水马龙的车,看见的车屈指可数,因为人们都到公园、庙会等地方去玩了。
我在老家过年的,潮汕的习俗有很多,所以过得分外热闹。除夕前大人们便忙碌张罗办各式年货了;添置新家具;购买年画、对联。尤其要买柑橘、青橄榄等水果象征着吉祥如意。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赶回家团聚。也要祭拜祖先,大人跪拜完,就到小孩跪拜,一家都祈祷着。到下午就要开始沐浴更衣,之后,就可以吃上团圆饭了。饭后大人们就会给小孩子们红包,小孩子们拿上红包也不忘说一句“恭喜发财”。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正月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秧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来拜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人们都放下手上的工作,出来凑热闹、看表演。一年只有一次,表演非常精彩,很多人都全神贯注、目不转睛地看着。晚上,还有很多文乐活动。可以看到潮剧、山歌剧、做皮影外,还有**、猜谜……这些地方都人山人海,热闹极了。挤都挤不进去,什么也看不到。所以,我们一家就其乐融融地在家看春晚,聊聊天,喝上一口茶。小孩子们就在门外放鞭炮,“嘭”的一声,在天空中炸开了花,接着小火球就一个个蹿上天了,它们在夜空中尽情开放,绚丽多彩、五彩缤纷。真是美丽极了呀!中国的年真美啊!
今年的春节过得热闹、喜庆、祥和。渐渐进入尾声,真是令人念念不舍啊,祈望着明年的春节赶快到来。
关于过年作文2过年是什么?爸爸说过年是喜庆、是团圆。过年是什么?妈妈说过年就是我又长大一岁。
今天是除夕,也是大年三十。上午,我跟爸爸把门上贴上了火红的大“福”,又陪着妈妈收拾房间,爷爷奶奶在厨房准备着我们的年夜饭。我们一家人都在忙碌着,也在期盼着!
随着夜幕的降临,外面开始响起了鞭炮声,开始是稀稀落落,慢慢的便响成了一片。这个时候爸爸也在门外点燃了鞭炮,鞭炮声中爷爷奶奶端上了丰盛的年夜饭,我们一家人要开始守夜、吃年夜饭、看联欢晚会啦。
吃了一会年夜饭,爸爸去单位值夜班了,我跟爷爷奶奶还有妈妈继续看着精彩电视节目。终于,零点到了,新的一年开始了,这时候的鞭炮声已经震耳欲聋!
我拿起电话,给姥姥打电话拜年,姥姥在电话里笑得非常开心。我又打电话给正在坚守岗位的爸爸拜年,叮嘱爸爸要注意安全。放下电话,我伴随着鞭炮声进入梦乡。
清晨爸爸回到家,叫我起床。奶奶端上了热腾腾的饺子,我先是吃到一个包着红枣的饺子,奶奶说这寓意着红红火火。我又吃到一个栗子,爷爷说我这是要长力气。我还吃到寓意着甜头的糖饺子,还有包着钱的饺子,爸爸说这是马上有钱。
吃完饺子天已微亮了,马年的第一缕阳光洒向了大地。新年新的起点,在新年里我有很多梦想和心愿,我要努力学习,长大后实现自己的理想!
关于过年作文3今年过年我很想放鞭炮,可是因为政府规定只有在成都绕城以外才能放鞭炮,所以,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央求老爸带我出去放鞭炮,但是他们都喝了酒不能开车,结果我的鞭炮没有放成,心里很不是滋味,老妈承诺我说过两天我们回老家让你放个够,于是大年初三的时候老爸老妈带着我回农村老家了。不过我们回老家的主要原因还是要跟姥爷姥姥他们团圆,顺便我也可以放鞭炮。
以往回老家过年时,我从来都不敢自己独自放鞭炮,都是由哥哥他们放,我在旁边看,甚至别人放时我都跑得远远的怕自己被误伤。现在,我长大了,胆子也变大了,自己也可以放鞭炮了。只见我左手拿着打火机,右手拿着鞭炮,慢慢地、小心翼翼地点燃鞭炮,引线在“滋滋”的响着,我心里害怕极了,马上使劲往空地上一扔,我捂住耳朵,还是听见“呯”的一声,我今年第一次放鞭炮,成功了。
不一会儿,哥哥们给我买的鞭炮就被我放完了。我又央求哥哥们给我了各种各样的烟花,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飞天蝴蝶,我把飞天蝴蝶平着放在空地上,用打火机点燃引线,然后我飞快地跑开了,只见那蝴蝶被点燃后开始旋转着飞向天空,当飞得最高的时候,大约有三层楼那高,五颜六色的光在夜空中显得格外耀眼。
虽然放鞭炮很好玩,但还是要少放,因为会污染空气,而且很不安全。
关于过年作文4相信大家都过年吧!过小年了,街上灌满了灯笼,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对联,地上全是爆竹,真是人人喜气洋洋。
今天,我和奶奶,还有母亲去买年货。到了超市,一派热闹的景象呈现在眼前,大家都穿着红色的衣服,表示红红火火的意思。年货都是奶奶挑,在推车里有蜡烛、鞭炮、香之类的东西。到了卖零食的区域,我便“疯狂”起来,第一个拿的肯定是《旺旺大礼包》啦,接着糖、饼、果冻等等全都到了我的推车里,卖完年货,我们就回家搞卫生了。
到了家,我迫不及待地打开零食袋,再次“疯狂”起来。吃呀吃,弄的地板都脏了。母亲见了叫我去扫地,那声音听起来好像发火了,我心想:穿着红色的裙子发火,红得更像火鸡冠了,我无奈地拿起扫把来,我真希望快到春节呀!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日历也撕下了几页了,我向日历瞄了一眼,呀!今天是春节啦。
结尾:晚上,吃完了饭。我打开电视看《春晚》,不一会儿,就到11点多了,我最喜欢的魔术到了,这次是《变鱼》,我心想:变鱼什么的,最讨厌了,如果是变钱,那该多好?我想着想着刘谦的画面呈现在我眼前,刘谦拿着一叠白纸,说着,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白纸变成了一堆钱,刘谦把钱向观众撒去,我的手不停的挥舞着,想捞钱,可一分也捞不着,却被母亲一顿臭骂:“发什么疯?”,把我从梦中叫醒。12点到了,我们出去放鞭炮了,天空一片亮堂堂,五彩缤纷,美极了。
“过年真好!”我在床上念到:“要是每天都是新年,那该多好!”
关于过年作文5睁大你的眼睛,瞧:有的在卖衣服、有的在卖水果、有的在卖艺……
扬起你的鼻子,闻:有刚开放的花朵的味道、有耐人寻味的火药的味道、还有令人垂涎三尺的小吃飘来的味道、还有……
竖起你的'耳朵,听:“一元超市,一元超市,里面的东西又好又实惠呀!”“布鞋,布鞋,一年到头不得坏!”“棉花糖,棉花糖,错过不要后悔呀!”……
大清早,湄潭的大街便就拥挤不堪,那琳琅满目的商品,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彼此的叫卖声,不绝于耳;扑鼻而来的香味,令人回味,我即高兴又激动,我怀着无比高兴心情拥向了人群。
在街上我东看看西看看,最后我在小摊上看见一排火炮这是新年特制的,它粗如大指姆,长如中指。这个可是我的危险品,因为我会经常忍不住乱放火炮。
忽然我被一个小摊子所吸引,我看这位摊主的样子:白胡子,长白头发。看起来挺有学问的,他忽然对我说:“小朋友,你可以对我说任何一个字我都可以用毛笔写出来!”于是我就说:“全家福。”这三个字在那位老人笔走龙蛇的笔下简直就是龙飞凤舞!你说是幅画吧这明明是一幅字,说是字吧又像幅画,上面还画着同家人一起吃饭的模样,真是栩栩如生啊!我惊叹不己,十分满意地接过字画,打心眼地佩服他。
到了晚上我们的荼乡广场在进直播表演,一会儿是老人们唱山歌和跳山舞。人们在下面连声叫好,山舞跳过后,人们就开始最精彩也是最后一个节口,“舞龙”人们心情激动得大叫着、欢笑着,可时间却在不断的流逝。
过年真是难忘啊!
关于过年作文6过年了!过年了!一提到这几个字的时候,我就会激动地一蹦三尺高。这是为什么呢?我不用说,你们也知道。那就是过年我们就可以贴窗花、写对联、穿新衣、放鞭炮,和家人们吃一顿团圆饭,一起坐在沙发上看春晚,和爸爸妈妈去亲戚家拜年,这是多么开心的事啊!而且大街小巷锣鼓喧天、张灯结彩,在外工作的人们也匆匆忙忙的赶着回家过年,这是多么热闹的场景啊!下面让我带你们来感受一下我家过年的节日气氛吧!
因为过年了吗,所以我们家布置的非常隆重,爸爸在客厅正中央的墙壁上贴了一个巨大的福字。妈妈也剪了些窗花贴在了窗户上。我呢就在帮爸爸妈妈跑腿,干活儿。一切都忙完了,该放鞭炮了,只见爸爸双手各拿了一样武器鞭炮和打火机,走出家门,爸爸点燃了打火线就冲了回来,噼里啪啦鞭炮声随之而来,这寓意着新的一年来临了!
除夕那天晚上,小姨她们都来了我们家吃团圆饭,大家坐在餐桌上尽情的聊着这一年所收获的快乐。吃完了饭我们又去了奶奶家,和奶奶她们团圆,奶奶家可热闹了,奶奶的亲戚都来了,弄的我见了他们都不知道叫他们什么好。
大年初一是我最向往的日子,我穿上漂亮的衣服跟着爸爸妈妈去亲戚家拜年,我心里乐得那个劲儿哦,因为这一天我可以收到好多红包。过节就是这样隆重,我们的民风民俗永远都不会改变。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临了,我们又长大了一岁,这也更说明我更要听爸爸妈妈的话了,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用最好的成绩来报答他们!
关于过年作文7《过年啦》一道道晨曦划破夜空;一个个灯笼飞上屋檐;一幅幅对联贴上墙壁;一件件新衣奔离衣柜;一声声爆竹响彻天地;一片片彩霞空中飞舞;一阵阵欢呼请出红日;一句句祝福口耳相传――过年啦!随着时间银河的脚步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春节,它象征着美好幸福、团圆欢聚。 到了傍晚时分,我们一家三口都去奶奶家吃团圆饭。一路上,行人稀少,大概人们都回家过年去了吧!虽然人影很少,但是城市却被装点得十分美丽。一眼望去,马路两旁的树木都镶满了各式各样的彩灯,五光十色,五颜六色的灯使我眼前一片璀璨。翠绿的树海仿佛成了“彩海”,火树银花,分外妖娆,如同一条条美丽的小蛇盘绕树干上。看久了,还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 来到奶奶家,就闻到一股股浓香,沁入心脾。原来呀,奶奶早已经备好了一桌丰盛的饭菜,等着大伙儿来呢!这时大家欢聚一堂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啊!大伙儿来齐了以后,便开始吃年夜饭,我肚子早就“咕咕”叫个不停了,就“大吃特吃”起来,一会儿开饮料,一会儿夹菜,一会儿吃饭,呵,真是手忙脚乱。在爸爸的鼓励下,我给在场的亲人们拜了年:“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大爷大娘事事顺心,日进斗金” 夜空中一片寂静,一轮皎白的明月照耀着无垠的大地,人们都沉浸在幸福中。祝愿祖国的明天越来越好!
关于过年作文8过年回家是一件多美好的事啊!过年回家,咱们可以见到久违的亲人,过年回家,咱们可以幸福,悠闲的给自己放松;过年回家,咱们可以和家人,朋友在一起聊聊天;过年回家,……
快过年的,肯定会出现以下几种形象:第一,火车站的拥堵,候车厅人满为患,取票处长长的队伍,……学生提前在网上购票,因为他们知道回家的具体时间,所以只需在取票处排队取票就可以,他们不用担心买不到票,不用担心座位问题;可是农民工他们不是,他们不知道具体回家的日期,他们不会在网上购票,他们只有去车站排队买票,即使买到了说不定还是站票。所以当咱们大家在回家的火车上,看到过道里站着躺着的农民工,你是否很有感觉呢?在过年回家的路上,希望咱们不要因为拥挤而不高兴,而又对他们抱有怨言。他们买的站票和坐票是一样的价格。但因为他们不会上网订票,也不懂怎么电话订票,买票的时候,他们离家那么远,在外面又这么辛苦奔波,年关了,他们也和咱们一样都急切的想着回家过年,希望咱们能多一些体贴,少一些埋怨。
过年了,咱们都想回家,咱们都渴望早一点到家。可是往往不能如愿,路上人多,再加上有时候天气也不好,往往会造成堵车;在车上人也多,到处都堵。咱们都想过年回家,都想早一点到家,每个人家里都有人在等待。希望咱们每个人都可以自觉一点,都可以多一年体谅,在路上不要有那么多的不高兴,开开心心的回家,不要把过年回家这件值得高兴的事,弄得都不开心。
关于过年作文9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哦!
大年三十晚上,也就是除夕,人们要吃年夜饭,意义就是除旧迎新和团团圆圆的意思。我们一家人去酒店吃年夜饭,在吃饭时我还向外婆外公敬酒,祝他们:“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财源滚滚”。他们听了很高兴,外婆还亲了我一下。我们吃完饭,回家欢聚一堂看春节联欢晚会,这也是我们家过年必不可少的节目。今年的春节晚会异彩纷呈,我觉得比以往办的更好。我最喜欢的是聋哑人表演的千手观音,动作异常整齐划一,优美动人,令我们全家赞叹不已。到了午夜零点时分,烟花四起,鞭炮声轰鸣。外婆要去烧香,我也跟了去。乞丐们“趁火打劫”,说:“好心人,给点钱吧。”有些人想在“行善积德”就给了几快钱。
初一到了,家家户户门口都贴上了新的春联,全家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我家下面弥漫着鞭炮的味道。我准备去外婆家串门。到外婆家,哇,来了好多人大舅公,大舅奶……哈哈,压岁钱尽收口袋底。晚上我、爸爸、妈妈、妹妹、奶奶、爷爷,一起吃火锅,呼~身体一下就热起来了,好爽!
饺子是过年必要吃的食品。包饺子比赛我们家年年举行,规则是:1人包15个,看谁包的又快又好。奶奶和爷爷当裁判,比赛开始了,我用我的独门秘技包呀包,不久就包好了5个,妈妈包了7个,爸爸包了4个,妹妹包了3个,你追我赶,互不像让,我加快速度,耶!我赶上老妈了,老妈也不是好欺负的也加快了速度,我集中注意力……耶!我包完了!我欣喜若狂。过了一会,他们都包完了,“裁判”点评了一番,说我的饺子包的又快又好,我是胜利者!包饺子比赛真是蛮有趣的。
关于过年作文10过年,对我来说是件很高兴的事,既可以拿得到一份丰厚的压岁钱,又可以玩,还能和家人们聚在一块儿吃饭。
look!这张照片就是我们全家人在一起过年的情景,照片上每一个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共同举着酒杯庆祝春节的到来。桌子上摆满了各式菜肴,有红烧公鸡、鲤鱼过黄河、鸡蛋炒木耳、四喜圆子、青菜炒蘑菇、老鸭汤等等,丰盛极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鲤鱼过黄河了,只见盘中一条鲤鱼横卧黄澄澄的鸡蛋里,旁边还配有青草、绿叶,犹如蛟龙入海,散发着扑鼻的香气,又香又好看,让人感到舍不得吞下去。我和弟弟看得直流口水,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筷子直奔大鲤鱼。
席间,父亲母亲突然站了起来,对大家举起酒杯,大声地说道:“春节到了,我们祝大家身体健康,心想事成,干杯!”我们立即举起了酒杯,相互碰杯,美好的祝福在酒杯中传递着,让我们原本十分快乐的心情,变得更加快乐了。叔叔婶婶也不甘落后站了起来,异口同声对大家说:“祝大家马到成功,马上发财,天马行空,马上…”大家听了他们二人的成语,纷纷点头,竖起大拇指,称他们是才子佳人。然后,家人们纷纷向大家祝福,使得气氛越来越热闹,越来越浓厚。我们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大家有吃有乐,高高兴兴的。
过了一会儿,屋外响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似乎也正在庆祝春节的到来。透过窗子上的玻璃,便看见屋外下着鹅毛大雪,北风呼呼的吹着,玻璃被吹得吱吱响,与屋里温暖的气氛判若两样。
在这个屋中,温暖无处不在,温暖着每个人的身体,温暖着每个人的心。
潮汕特色的风俗习惯
导读:广西少数民族众多,但是主体的少数民族是壮族人民,因此壮族的传统节日成为了广西特有的节日,有些节日还会安排放假供居民庆祝。其中有假期的节日是三月三,那么你知道广西壮族三月三有哪些民俗吗?想知道广西壮族三月三的风俗是什么,就来瞧瞧我的介绍吧。
广西壮族三月三有哪些民俗
说差异:广西各地的“三月三”活动各有特色
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韩德明表示,广西各地过“三月三”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武鸣当地会举行特别的民俗仪式,如果想感受壮族过“三月三”的特色仪式和庆祝方式,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此外,柳州的鱼峰歌圩历史悠久,自唐代以来,每逢节假日,鱼峰山下、小龙潭边、人民广场上,都有民间歌手自发结伴对唱山歌,并吸引了大批围观者的加入,场面欢腾而热闹,不少古老的山歌也因为该歌圩的存在而得以保留和传承。
三江侗族的抢花炮也有上百年的历史,每年的“三月三”一到,各村寨便开始组织抢花炮。花炮是用红布(或红绸)缠绕的小铁环,将其置于铁炮顶端,然后点燃放炮,小铁环冲入空中,待“花炮”落地,预定人员即奋力争抢,夺到花炮并送到指定地点为优胜。抢到花炮的人相当于抢到了“头彩”,寓意着吉利幸福,获胜者还可获得猪、羊、红蛋、酒和镜屏等奖励;花炮分头炮、二炮、三炮,有的地方还有四炮、五炮,抢花炮仅限于男子,常以一家、一族、一村组队,也可跨村寨自由组队。
靖西、德保、那坡等地的“三月三”主要是以祭祀为主。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陆晓芹称,在“三月三”当天,这几个地方的人会起个大早,带上祭祀用品去祭拜祖坟,到了中午,会选择在某一个祖坟前聚餐,“这种聚餐的方式是很融洽的,能够增加彼此之间的认同感和家族感。”陆晓芹说。在饮食方面,当地的糯米饭既有四色也有五色,一些村屯会有在每碗糯米饭上面放一个煎鸡蛋的习俗。
有讲究:祭祀和对歌是“三月三”最主要的活动
广西师范学院民俗学教授黄桂秋认为,不管各地的过节形式如何,“三月三”的传统活动主要分为两项,即祭祀和对歌。而在壮族的祭祀活动中,祭祀桌上一定少不了五色糯米饭。
在“三月三”节庆开始前,家家户户都会选出优质的糯米,用不同草药的汁液浸泡糯米,使之染色后蒸熟,即为五色糯米饭。五色糯米饭除了象征着五谷丰登、幸福吉祥外,因为五种颜色代表着阴阳五行、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用于祭祀祖先,可祈求一年家人平安、庄稼丰收。此外,每年的三四月份正是人体寒气最重的时候,而五色糯米饭有驱寒避邪的功效,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适当进食一些五色糯米饭,有利于驱赶身体内的寒意。
韩德明称,每年不少地方还会举行大型的公祭始祖,即多个家族一起共同祭祀同一个祖先。由于公祭始祖较为重要,几乎每个在外工作的年轻人都会被要求回家参与。
公祭始祖大体上分为重新推土、烧香、供奉祠堂等多个礼仪步骤。在供奉祠堂时,一些村落的族长会拿出族谱和家规进行宣读,韩德明介绍称,过去,这些族谱、家规大都强调伦理孝道,但如今随着观念和文化的进步,这些族谱、家规的内容有了新变化,即在悼念祖先的同时,还起到了教育后代、加强邻里、族里团结、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作用,尤其对于规范后代的行为有警醒的作用。
玩游戏:各种趣味传统竞技适合全家参与
“三月三”的传统趣味项目很多样,比如高空抛绣球、滚铁环、打铜鼓、跳芦笙、跳竹杠、打鸡毛球、踩高跷负重跑、打陀螺等,大人和孩子都可以参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撞彩蛋”,这是专属于青少年儿童的趣味项目。在节庆期间,各家各户精选出鸡蛋,煮熟之后用各种颜料上色,其中大部分以红色为主,因为红色代表着红红火火的好兆头。小孩们会将彩蛋挂在身上,在外出游玩时,碰见相同挂彩蛋的伙伴,便可以玩起“撞彩蛋”的游戏,将两只鸡蛋对碰,没有裂痕的一方则为胜者,在民间,成功撞破彩蛋的人寓意着撞到好彩头。
韩德明表示,他在一些地方调研时,发现撞彩蛋已经不再是孩童的专属,一些地方在进行对山歌时,青年男女还会用撞彩蛋的方式交友,如果对对方有意思,则可提出向对方撞彩蛋,撞破了即同意交友,“目前这个撞彩蛋交友的习俗还没有确切的根据,只是有这样一个现象而已。”韩德明说。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风俗是什么
1、绣球传情
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2、对歌谈情
“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
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若有意就答应。男青年再唱询问歌,彼此有了情谊,唱爱慕歌、交情歌。歌词皆即兴发挥,脱口而出。若姑娘觉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满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将怀中的绣球赠与意中人,“他”则报之以手帕、毛巾之类的物品,然后歌声更加甜蜜,遂订秦晋之好。
3、包五色糯米饭
节前家家户户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
4、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民间习俗太平龙作文
一、冬节?冬节即是二十四节候中的冬至,时逢农事空隙,一年将尽,因此也称小过年。旧俗冬节要祭祀神明和祖先,全家大小吃甜糯米圆,以表示大团圆。另冬至有祭祖先、吃甜丸(吃上“冬节丸”便长一岁)、上坟扫墓等(清明行“过春纸”,冬至行“过冬纸”)。
二、劳热?
“劳热 ? ”民俗起源于潮州人民对土地的无比崇拜,对土地崇拜导致“土地之神”一说的产生。土地之神,古人称之为“社”,潮州人则将其称为土地公或伯公(值得一提的是,潮州人在店铺、家里、工厂,都会供奉土地公,在茗翁茶庄也可以见到)。
“劳热”这一民俗活动在潮州传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三、潮汕婚俗?
潮汕婚俗旧时较注重“明媒正聘”。其礼俗虽各地繁简有异,但较一致的提法和仪礼是:提亲、合婚、定亲、行聘、请期、迎亲,俗称“六礼”。也有将其概括成“四礼”:文定、请期、送聘、迎娶。
新娘在新婚的第三天要举行“开井”、“舂米头”、“搅泔”等仪式;满十二天或满四个月要行“归宁”礼——“返厝”。头、二“返厝”,新娘在娘家炊烟起时返回,“三返厝”方可在娘家过夜。
四、吊灯习俗
从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特别是元宵此日,潮汕家家户户有点灯、吊灯的习俗。元宵此日,人们纷纷提着灯笼、备齐纸银香烛,到乡中神庙点火,回来分别吊在家里的神龛和床头,这叫做“吊喜灯”。
五、出花园?
出花园是潮汕地区一种独有的成人礼习俗,15岁(虚岁)的孩子要“出花园”。 凡是有15岁的男、女孩子家庭,要在阴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雄鸡、鸭、猪肉)果品拜别公婆神(俗称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从此可以走出花园。
广东的过年习俗,岭南文化,!!
1 苗族花山节
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是云南屏边、蒙自、河口等地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踩花山”节。每到这个时候,来自各村各寨的苗族人民,潮水般地从四面八方几个苗村寨之间的开阔坡地上。“花杆”是踩花山节的重要标志,一般选择挺直高大的青松或柏树,扎以鲜花,彩旗。定花村的人(又称花杆头)是大家公认的“好心肠的人”。这人必须在节日的第一个早晨,趁太阳出山以前把花杆竖好。
“踩花山”这天,首先由“花杆头”向前参加“踩花山”的人敬酒,祝福,随后宣布“踩花山”节开始。这时,花山场内外锣鼓齐鸣,鞭炮声,铜炮枪声此起彼伏,鲜花、朋旗迎风招展,各种欢庆活动先后开始进行。青年男女有的对唱山歌,有的跳三步舞、蹬脚舞,有的跳狮子舞,还有的斗牛,整个花山场上一片欢腾。
滇东北和滇南一带苗族,每年农历六月六日过“踩花山节”。传说古时苗族战败流落异乡,想起祖先东逃西散的苦,伤心落泪。一年六月初六,祖先显灵,劝他们不要太难过,应该到高山顶上吹芦笙、唱歌跳舞给我们看。说完天上落下一朵花,挂在一棵树上。大家围着这棵树歌舞,吹芦笙,这年的庄稼长得特别好。从此后,每年六月六,苗家都要穿上节日盛装,到高山上栽一棵花树,举行跳芦笙舞、斗牛、跳狮子舞、爬花杆等活动。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爬花杆,谁爬得高,就把一个猪头和好酒奖给谁。
这就是苗族热闹的花山节。
2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新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因为过农历新年的时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们也把这个节日叫“春节”。
中国人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要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做好各种食品,准备辞旧迎新。
春节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除夕零点的钟声一响,人们还要吃饺子。古时候叫零点为“子时”,除夕的子时正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候,人们在这时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也是“饺子”名称的由来。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从初一开始,人们要走亲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节的重要习俗。拜年时,大家都要说一些祝愿幸福、健康的吉祥话。
春节习俗——放爆竹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高兴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总免不了要说些吉利话。例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啦!等等之类的口彩。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财神爷像,以便讨赏钱。每到人家门口,就唱起:“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财宝满屋堆。”一大堆讨吉利的话,不绝于口,直到主人欢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这些人,连声道谢之后,就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家去了。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南方人还在祭祖之后,查看历书上所载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灯笼火把,提壶挈酒,奉香鸣爆竹,开门出行,迎接喜神,称“出天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寻”,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为趋吉、祈求神灵保佑一年百事顺遂。除夕守岁是整夜不睡、通宵达旦的。是夜,主妇们忙着挂灯结彩,张贴春联,剪窗花,贴年画,红红绿绿把房子装饰得花团锦簇,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气氛。孩子们最盼望的事也许就是压岁钱了。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
人们的传统观念,总是喜欢在过年时,多讨些好彩头,希望一切顺利,这其中有许多旧习俗。如各地都有禁止使用扫帚之俗,以为新年使用扫帚将会把运气扫走,扫去财运,新的一年会难交好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为使此俗流行,还定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新年也不可骂孩子,说话必须特别留意。如果小孩子粗心大意砸碎了饭碗,大家也绝不骂他,反而说他“岁岁平安”,因“碎”“岁”谐音冲一冲不祥的气氛。新年里,大人最怕小孩子说溜了嘴,开年讲些不太吉利的话,除了横关照竖关照,有的地方还用块红布或草纸向孩子们口上揩抹,其意思是把嘴当作屁股,即使说出不吉利的话来,也等于放屁。还有的人把橘子、荔枝置于枕边,叫做“压岁果子”。橘子、荔枝谐音“吉利”,以求来年大吉大利。有的地区还有一种习俗,就是偷财神爷像,而且偷到后要把它藏在裤裆里,以取“财神入库(裤)”这句成语的意思。在这些异想天开的趣俗之中,埋藏着历代多少劳苦百姓献媚命运之神的良苦用心。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习俗——贴窗花
新春佳节时,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一一一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春节习俗——贴福字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中出售。
春节习俗——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古人把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大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也有的俗户人家推牌九,掷骰子,赌梭哈,打麻将,喧哗笑闹之声汇成了除夕欢乐的高潮。
春节习俗——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盛放飞帖之用。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因为正月又叫元月,正月十五的晚上是一年里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宵”是“夜晚”的意思,所以,正月十五晚上的这个节日就叫元宵节。
元宵节,中国人有赏灯和吃元宵的习俗。俗话说“正月十五闹花灯”,因此,元宵节也叫灯节。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到现在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元宵节这天,到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常。夜晚一到,人们就成群结队地去观赏花灯。五光十色的宫灯、壁灯、人物灯、花卉灯、走马灯、动物灯、玩具灯……汇成一片灯海。有的花灯上还写有谜语,引得观灯人争先恐后地去猜。
元宵节吃元宵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早在1000多年前的宋朝,就有这种食品了。元宵是一种用糯米粉做成的小圆球,里面包着用糖和各种果仁做成的馅,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因为这种食品是在元宵节这天吃,后来人们就把它叫做元宵了。中国人希望诸事圆满,在一年开始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吃元宵,就是希望家人团圆、和睦、幸福、圆圆满满。
迎新春
除夕,好热闹啊!人们忙得不亦乐乎,又是贴窗花、又是放爆竹。在这噼哩啪啦的爆竹声中鞭炮声就像在锅里炒芝麻似的接连不断;啪啪啪的焰火声就像北京天安门举行盛大的庆祝会似的——一个个烟花在空中绽开了。贪婪地看着一朵接一朵绽放的烟花。它们五颜六色,一会儿像孔雀开屏,一会儿像百花齐放,一会儿又像群星闪烁,美丽得让人陶醉!,我们高兴的不亦乐乎。乍一眼看,嘉兴犹如白昼般明亮。家乡的除夕之夜到处洋溢着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那天,我们中午就来到奶奶家,大人们开始忙着准备中午的过年饭了。我却乐悠悠地看起了电视节目。晚上我们吃团圆饭的时候 ,外公、外婆、舅舅、舅妈把几个特大红包递给了我。我和爸爸妈妈都说不用给,但大妈妈还是把压岁钱硬塞进了我的口袋,他们都说是对我英语成绩的奖励。
吃完饭,紧接着,春晚开始了,我守在电视机旁欣赏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节目。猛然间,我们发现天上飘下了鹅毛大雪,我见到雪总是“三把钥匙挂胸口”——开心开心真开心!我的眼睛直勾勾的盯在外头。就这样直到钟声敲过了12点。我们才把一大串鞭炮放在了楼底下,刚一点燃,爸爸就笑呵呵地冲进来刚一跨进门。我极想闻闻那香气扑鼻的爆竹烟味儿。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声音真大,四处飞溅,仿佛要把每一个祝福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真是热闹非凡。
每一次过春节,我总是很高兴,是因为有春晚、爆竹、烟花、红包和喜气洋洋的气氛陪伴着我使我快乐,当然今年我也不例外!
“派利是”(广东方言,意为封红包),这是广东春节的习惯,利利事事,寓吉祥之意。不过,最早的“利是”是跟钱无关的,它始于汉代,是拿来辟邪的吉祥物。后来老人家就用红线把它串起来,在年三十晚,压在小孩的枕头下,给他辟邪,叫压祟。如今,大家是封一个红包,表示利是,也是压岁。“行花街”(广东方言,意为逛花街)是最为人熟知的广州过年传统,“行过花街才过年”是萦绕在广州人心里的情结。以前老人家常说:“行花街就是为了讨个好运气。鲜花象征着花开富贵,金桔代表如意吉祥。”现在行花街除了可以买花、看花以外,更是广州人过年希望“行运”的标志。
广东的狮子与外省不同,称为“醒狮”。在制作上和舞法上都具有广东的特色。春节期间很多商场都会请来醒狮队,除在广场表演之外,还逐户去拜贺,以示醒狮临门,安好吉祥,主人家则悬赏于门,包红挂青,让瑞狮去摘取,名曰“采青”。借此活动希望狮子能把好运带到家里。
好了,今天关于“山歌唱出好兆头”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山歌唱出好兆头”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