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音乐盒

马踏深山不见踪_马踏深山不见踪上一句

马踏深山不见踪_马踏深山不见踪上一句

       好的,现在我来为大家谈一谈马踏深山不见踪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解答大家的疑惑。关于马踏深山不见踪的话题,我们开始说说吧。

1.关于隐居深山的诗句

2.关于三峡的诗句五言

3.从军行全部 急急急

4.王昌龄最出名的诗

5.从军行是谁写的啊

6.从军行七首其四译文及赏析

马踏深山不见踪_马踏深山不见踪上一句

关于隐居深山的诗句

       1.关于“深山”的诗句有哪些

        1、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唐·杜荀鹤 《山中寡妇》释义:任凭你跑到深山更深的地方,也没有办法可以躲避赋税和徭役。2、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唐·王维《过香积寺》释义: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路径,深山里何处传来古寺鸣钟。3、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

        ——唐·李白《远别离》释义:她们一边痛哭,一边遥望着南方的苍梧山,因她们与大舜再也不能见面了,这才是真正的远别离啊。4、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唐·王昌龄《从军行》释义:人们戍边要依靠烽火来传递消息;那里山深林密,马儿跑过一会儿就看不见踪影了。5、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唐·陈子昂《白帝城怀古》释义:这荒远地区仍属周朝的领域,深山里至今推崇大禹的丰功。6、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唐·陈子昂《晚次乐乡县》释义:城外戍楼上的缕缕荒烟已在视野中消失,深山上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7、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

        ——唐·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释义:隐居深山般遁世高蹈,时值春寒冷峭景凋零。8、春还不得还,家在最深山。

        ——唐·顾况《忆山中》释义:春天怎么还不来呀,我的家在深山里面。9、可知刘阮逢人处,行尽深山又是山。

        ——唐·许浑《早发天台中岩寺度关岭次天姥岑》释义:你只知道刘阮碰到人的地方在哪里吗,我走到深山的尽头还是山呀。10、曾住深山院,何如此院幽。

        ——唐·刘得仁《题景玄禅师院》释义:我曾经住在深山的院子里,哪里还有那么幽静的院子啊。

2.描述隐居深山悟道参禅的诗

        《苦热题恒寂师禅室》 唐代白居易 人人避暑走如狂, 独有禅师不出房。

        可是禅房无热到? 但能心静即身凉。 白居易的避暑的方法颇有俗趣,又带些哲思。

        所谓心静自然凉,相比于暑天他人的种种不适,香山居士要淡定许多,也充满了创意。不过也有缺点,就是境界要求太高,非常人所能及。

        《悟道诗》 宋代杨妙锡 尽日寻春不见春, 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 春在枝头已十分。

        全诗描述了历经千辛万苦寻春而不得,最后却又偶然得到的经过,借以说明悟道的经历。自然妙道,原在人心之上,只是人们没有发现罢了,所以,一切向外的努力都是枉然。

        越是执着不放,就越发南辕北辙。 《弘一法师临终偈语》 民国李叔同(弘一)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尔忘言。

        弘一大师乃文艺天才,歌曲传唱天下。出家后,不作世俗文字,口不离佛,笔不离教。

        这二首临终偈语,实为四言绝句。两首各不同韵,各有所指。

        前首乃述君子之交,后首乃述自己的感想。不执著生死,一切圆融,乐观示寂,大彻大悟。

3.描述隐居深山悟道参禅的诗

        《苦热题恒寂师禅室》

        唐代白居易

        人人避暑走如狂,

        独有禅师不出房。

        可是禅房无热到?

        但能心静即身凉。

        白居易的避暑的方法颇有俗趣,又带些哲思。所谓心静自然凉,相比于暑天他人的种种不适,香山居士要淡定许多,也充满了创意。不过也有缺点,就是境界要求太高,非常人所能及。

        《悟道诗》

        宋代杨妙锡

        尽日寻春不见春,

        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

        春在枝头已十分。

        全诗描述了历经千辛万苦寻春而不得,最后却又偶然得到的经过,借以说明悟道的经历。自然妙道,原在人心之上,只是人们没有发现罢了,所以,一切向外的努力都是枉然。越是执着不放,就越发南辕北辙。

        《弘一法师临终偈语》

        民国李叔同(弘一)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尔忘言。

        弘一大师乃文艺天才,歌曲传唱天下。出家后,不作世俗文字,口不离佛,笔不离教。这二首临终偈语,实为四言绝句。两首各不同韵,各有所指。前首乃述君子之交,后首乃述自己的感想。不执著生死,一切圆融,乐观示寂,大彻大悟。

4.关于深山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深山的诗句有: 1.《君不见,简苏徯》 唐 杜甫 君不见道边废弃池,君不见前者摧折桐。

        百年死树中琴瑟,一斛旧水藏蛟龙。 丈夫盖棺事始定,君今幸未成老翁,何恨憔悴在山中。

        深山穷谷不可处,霹雳魍魉兼狂风。 2.《偶见·深山曲路见》 明代 徐祯卿 深山曲路见桃花,马上匆匆日欲斜。

        可奈玉鞭留不住,又衔春恨到天涯。 3.《送殷尧藩侍御游山南 》 唐 姚合 诗境西南好,秋深昼夜蛩。

        人家连水影,驿路在山峰。 谷静云生石,天寒雪覆松。

        我为公府系,不得此相从。 4.《送袁肇归山阴 》 唐 郑巢 论文意有违,寒雨洒行衣。

        南渡久谁语,后吟今独归。 河帆因树落,沙鸟背潮飞。

        若值云门侣,多因宿翠微。 5.《山路木芙蓉》 唐 崔橹 不向横塘泥里栽,两株晴笑碧岩隈。

        枉教绝世深红色, 只向深山僻处开。 万里王孙应有恨,三年贾傅惜无才。

        缘花更叹人间事,半日江边怅望回。

5.寻5首关于隐居的诗词(古代,现代,均可)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向来吟橘颂,谁欲讨□羹?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清溪深不测, 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 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 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 西山鸾鹤群。

        隐居朝代:宋 作者:邵棠 结屋水云村,车尘不及门。坼花春有力,度砌月无痕。

        墨带新题湿,醪因旋漉浑。纷纷名利客,谁解悟孤豚。

        寄李隐居 杜荀鹤自小栖玄到老闲,如云如鹤住应难。溪山不必将钱买,赢得来来去去看。

        题张氏隐居二首 杜甫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

        饮酒 陶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关于三峡的诗句五言

       李白 杨炯 王昌龄等都做过《从军行》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

       心中自不平。

       牙璋(zhāng)辞凤阙(què),

       铁骑(jì)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

       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zhǎng),

       胜作一书生。

       注释

       1.从军行:为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多写军旅生活。

       2.烽火:古代边防告急的烟火。

       3.西京:长安。

       4.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

       5.凤阙:阙名。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

       6.龙城:汉代匈奴聚会祭天之处,此处指匈奴汇聚处。

       7.凋:原意指草木枯败凋零,此指失去了鲜艳的色彩

       8.百夫长:一百个士兵的头目,泛指下级军官。

       译文

       报警的烽火传到了长安,

       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

       调兵的符令刚出了宫门,

       将军的骑士就直捣龙城。

       雪搅昏天军旗褪了彩色,

       风狂刮的声音裹着鼓声。

       我宁作百夫长冲锋陷阵,

       也不耐守笔砚做个书生。

       编辑本段

       其诗作品鉴赏

       选自全唐诗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用夸张的手法写外患严重,情势危急,生动传神的把战事紧急的军情传递给读者,并引出下文。“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牙璋”是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握在皇帝和主将手中。“凤阙”是皇宫的代称。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第四句“铁骑绕龙城”,显然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诗的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宁愿做个下级军官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表达了诗人忠贞的报国之心。

       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首先诗人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的,他又是怎样告别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军的情况怎样,……诗人一概略去不写其次,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然而这种跳跃是十分自然的,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初唐四杰很不满当时纤丽绮靡的诗风,他们曾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作过颇有成效的开拓和创新,杨炯此诗的风格就很雄浑刚健,慷慨激昂。尤其是这样一首描写金鼓杀伐之事的诗篇,却用具有严格规矩的律诗形式来写,很不简单。律诗一般只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这首诗除第一联外,三联皆对。不仅句与句对,而且同一句中也对,如“牙璋”对“凤阙”,“铁骑”对“龙城”。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这在诗风绮靡的初唐诗坛上是很难能可贵的。是唐诗的亮点。

       关于此诗的主题思想,有两种看法:唐汝询在《唐诗解》中以为是作者看到朝廷重武轻文,只有武官得宠,心中有所不平,故作诗以发泄牢骚。吴昌祺在《删订唐诗解》中以为作者看到敌人逼近西京,奋其不平之气,拜命赴边,触雪犯风,以消灭敌人,建功立业,不象书生那样无用。前者以为这是一首讽刺诗,后者以为这是一首爱国主义的述志诗。这样,从第二联以下,二人的体会都不同了。我以为吴昌祺的理解比较可取,因为第一联已说明作者心中的不平是为了“烽火照西京”,如果说他是为了武人显赫而心有不平,这一句就不应该紧接在“烽火”句下了。

       2.从军行

       唐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

       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

       独领残兵千骑归。[1]

       将军戎马一生,伴随他出征的铁甲都已碎了,留下了累累的刀瘢箭痕。这次战争在塞外进行,城南是退路。但连城南也被敌人设下了重围,全军已陷入可能彻底覆没的绝境。将军急中生智,下令突围,在突围的关键时刻,将军将敌方大将一击射杀。敌军一时陷于慌乱,将军率残部乘机杀开重围,夺路而出,一骑绝尘,千余(虚数)共拼杀而回。[2]

       编辑本段

       作品鉴赏

       赏析一

       诗人不直述战事的进展,而将读者置身于险象环生的局势,感受紧迫的态势,

       此诗以短短四句,刻画了一位无比英勇的将军形象。首句写将军过去的戎马生涯。伴随他出征的铁甲都已碎了,留下了累累的刀瘢箭痕,以见他征战时间之长和所经历的战斗之严酷。这句虽是从铁衣着笔,却等于从总的方面对诗中的主人公作了最简要的交待。有了这一句作垫,紧接着写他面临一场新的严酷考验──“城南已合数重围”。战争在塞外进行,城南是退路。但连城南也被敌人设下了重围,全军已陷入可能彻底覆没的绝境。写被围虽只此一句,但却如千钧一发,使人为之悬心吊胆。“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呼延,是匈奴四姓贵族之一,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我方这位身经百战的英雄,正是选中他作为目标,在突营闯阵的时候,首先将他射杀,使敌军陷于慌乱,乘机杀开重围,独领残兵,夺路而出。

       诗中表现的是一位勇武过人的英雄,而所写的战争从全局上看,是一场败仗。但虽败却并不令人丧气,而是败中见出了豪气。“独领残兵千骑归”,“独”字几乎有千斤之力,压倒了敌方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诗没有对这位将军进行肖像描写,但通过紧张的战斗场景,把英雄的精神与气概表现得异常鲜明而突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将这场惊心动魄的突围战和首句“百战沙场碎铁衣”相对照,让人想到这不过是他“百战沙场”中的一仗。这样,就把刚才这一场突围战,以及英雄的整个战斗历程,渲染得格外威武壮烈,完全传奇化了。诗让人不觉得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批残兵败将,而让人感到这些血泊中拚杀出来的英雄凛然可敬。象这样在一首小诗里敢于去写严酷的斗争,甚至敢于去写败仗,而又从败仗中显出豪气,给人以鼓舞,如果不具备象盛唐诗人那种精神气概是写不出的。

       赏析二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这是一首用乐府古题写的边塞诗,其内容已基本失去专写“军旅苦辛”的古义,也无法合乐歌唱,因而,有别于汉魏乐府曲辞中的(从军行》。唐人以“从军行”为诗题,一般来说,旨在标明诗歌题材属“边塞”一类而已。盛唐边塞诗,从总体上看,大多气势磅礴,极富悲壮崇高之美。李白的这首诗就写得辞健气壮,慷慨激昂,有撼人心族的艺术魅力。 首句“百战沙场碎铁衣”,诗人用平直叙起的笔法写出了征战环境之“苦”。“百战”,意谓战事频繁。“碎铁衣”,形容气候恶劣,斗争严酷。其中,“碎”字下得绝妙,颇值玩味。将士的恺甲都已冻碎难着,令人宛见“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塞外荒寒景象。此外,唐军将士因长期作战,来不及休整,给养十分困难的情形,也可由此一“碎”字思而得之。

       编辑本段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朝诗人,有《李太白集》 李白画像[3]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多首。公元744年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4]

从军行全部 急急急

       1.关于三峡的诗句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初至犍为作

        唐岑参

        山色轩槛内,滩声枕席间。

        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

        云雨连三峡,风尘接百蛮。

        到来能几日,不觉鬓毛斑

        巫峡

        唐杨炯

        三峡七百里,唯言巫峡长。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三峡闻猿

        唐贯休

        历历数声猿,寥寥渡白烟。

        应栖多月树,况是下霜天。

        万里客危坐,千山境悄然。

        更深仍不住,使我欲移船。

        满江红

        宋何师心

        一水飞空,揭起珠帘全幅。

        不须人卷,不须人轴。

        一点不容飞燕入,些而未许游鱼宿。

        向山头、款步听疏音,清如玉。

        三峡水,堪人掬。三汲浪,堪龙浴。

        更两边潇洒,数竿修竹。

        晓倩碧烟为绳束,夜凭新月为钩曲。

        问当年、题品是何人,黄山谷。

2.关于三峡的所有诗句

        唐白居易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

        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杂曲歌辞·竹枝李涉 荆门滩急水潺潺,两岸猿啼烟满山。

        渡头年少应官去,月落西陵望不还。 巫峡云开神女祠,绿潭红树影参差。

        下牢戍口初相问,无义滩头剩别离。 石壁千重树万重,白云斜掩碧芙蓉。

        昭君溪上年年月,独自婵娟色最浓。 十二峰头月欲低,空蒙江上子规啼。

        孤舟一夜东归客,泣向春风忆建溪。 西陵峡杨炯 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

        盘薄荆之门,滔滔南国纪。 楚都昔全盛,高丘烜望祀。

        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潜起。 四维不复设,关塞良难恃。

        洞庭且忽焉,孟门终已矣。 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水。

        行旅相赠言,风涛无极已。 及余践斯地,瑰奇信为美。

        江山若有灵,千载伸知己。 感遇诗陈子昂 朝发宜都渚,浩然思故乡。

        故乡不可见,路隔巫山阳。 巫山彩云没,高丘正微茫。

        伫立望已久,涕落沾衣裳。 岂兹越乡感,忆昔楚襄王。

        朝云无处所,荆国亦沦亡。 晓行巴峡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过蜀龙门沈佺期 龙门非禹凿,诡怪乃天功。

        西南出巴峡,不与众山同。 长窦亘五里,宛转复嵌空。

        伏湍喣潜石,瀑水生轮风。 流水无昼夜,喷薄龙门中。

        潭河势不测,藻葩垂彩虹。 我行当季月,烟景共舂融。

        江关勤亦甚,巘崿意难穷。 势将息机事,炼药此山东。

        巫山高二首沈佺期 巫山峰十二,环合隐昭回。俯眺琵琶峡,平看云雨台。

        古槎天外倚,瀑水日边来。何忽啼猿夜,荆王枕席开。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裴回作行雨,婉娈逐荆王。

        **江前落,雷声峡外长。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巫山高卢照邻 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雰。莫辨啼猿树,徒看神女云。

        惊涛乱水脉,骤雨暗峰文。沾裳即此地,况复远思君。

        现代诗 初冬三峡 村姑浸在水中的手 撩起初冬的面纱 ——西风 拂开山间的薄雾 三峡,迎着初冬艳阳坚定、自信的走来 面带微笑 厚重的岩层云朵般轻盈 涛声如鼓,老渔人撒下 那最后一轮柔美的晕圈;鱼儿 在网线织成的五彩谱上 跳跃着,翩翩起舞…… 三峡红叶久久不肯离去 水中倒映着胭脂红 樵夫性起,以斧伐山 移民的歌唱成三峡新民谣 诗人,在时代的高处采风 初冬的阳光,少了火红,却温暖备运至 三峡的初冬,有人在江轮的长鸣中 小憩,目光停留 在新崛起的城池上…… 提问者评价 恩恩``` 评论|1013 youxiao2006 |五级采纳率42% 擅长: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社会民生地区人文学科 其他类似问题 2008-10-01有关长江三峡的诗句.谚语.故事谁知道?谢啦 118 2006-09-18有关三峡的谚语、诗句和典故 87 2006-12-05写长江三峡的诗 72 2010-11-08描写长江三峡的古诗 138 2006-03-17描写长江三峡的古诗句 296 更多关于关于三峡的所有诗句的问题>> 网友都在找: 巴东三峡 谚语 关于三峡的谚语 表示黄山的诗句 长江三峡设计中的水文问题表示山峡的诗句 按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 其他6条回答 检举|2007-09-13 20:52jhu123456|二级 水调歌头 作者: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巫山高郑世翼 巫山凌太清,岧峣类削成。

        霏霏暮雨合,霭霭朝云生。 危峰入鸟道,深谷泻猿声。

        别有幽栖客,淹留攀桂情。 巫山高二首沈佺期 巫山峰十二,环合隐昭回。

        俯眺琵琶峡,平看云雨台。 古槎天外倚,瀑水日边来。

        何忽啼猿夜,荆王枕席开。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

        裴回作行雨,婉娈逐荆王。 **江前落,雷声峡外长。

        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巫山高卢照邻 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雰。

        莫辨啼猿树,徒看神女云。 惊涛乱水脉,骤雨暗峰文。

        沾裳即此地,况复远思君。 巫山高张循之 巫山高不极,沓沓状奇新。

        暗谷疑风雨,幽岩若鬼神。 月明三峡曙,潮满二江春。

        为问阳台夕,应知入梦人。 巫山高刘方平 楚国巫山秀,清猿日夜啼。

        万重春树合,十二碧峰齐。 峡出朝云下,江来暮雨西。

        阳台归路直,不畏向家迷。 巫山高皇甫冉 巫峡见巴东,迢迢半出空。

        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 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

        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 巫山高李端 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

        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 猿声寒过水,树色暮连空。

        愁向高唐望,清秋见楚宫。 巫山高于濆 何山无朝云,彼云亦悠扬。

        何山无暮雨,彼雨亦苍茫。 宋玉恃才者,凭云构高唐。

        自重文赋名,荒*归楚襄。 峨峨十二峰,永作妖鬼乡。

        巫山高。

3.关于三峡的诗句

        三峡古诗

        上三峡

        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朝及三暮,不觉鬓成丝。

        三峡歌

        陆游

        十二巫山见九峰,

        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雨,

        一夜猿啼明月中。

        入峡次巴东

        白居易

        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

        万里工程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

        两片红旌数声鼓,使君艛艓上巴东。

        下江陵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竹枝词九首(其七)

        刘禹锡

        瞿塘嘈嘈十二滩,

        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

        等闲平地起波澜。

        巫山曲

        孟郊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荆王猎时蓬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秋兴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在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夜雨寄北

        李商隐

        问君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长江

        杜甫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朝宗人共悒,盗贼尔谁尊?

        孤石隐如马,高萝垂饮猿。

        归心异波浪,何事即飞翻?

4.关于三峡的诗句

        白帝城——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四: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王昭君故里——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八阵图——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巫山十二峰——元稹《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神女峰——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夔门——杜甫《夔州歌十绝句》之一: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

        提到三峡的:巴山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杜甫《阁夜》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其他的: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唐白居易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送客归京 唐白居易 水陆四千里,何时归到秦?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尘。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

        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春。 入峡次巴东 唐白居易 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

        万里王程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

        两片红旌数声鼓,使君艛艓上巴东。 三峡闻猿 唐贯休 历历数声猿,寥寥渡白烟。

        应栖多月树,况是下霜天。 万里客危坐,千山境悄然。

        更深仍不住,使我欲移船。 三峡闻猿 唐慕幽 谁向兹来不恨生,声声都是断肠声。

        七千里外一家住,十二峰前独自行。瘴雨晚藏神女庙,蛮烟寒锁夜郎城。

        凭君且听哀吟好,会待青云道路平。 上三峡 唐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唐李白 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

        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唐李白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

        疑是天边十二峰,飞入君家彩屏里。寒松萧瑟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

        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高咫尺,如千里,翠屏丹崖灿如绮。

        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水石潺湲万壑分,烟光草色俱氛氲。

        溪花笑日何年发,江客听猿几岁闻。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嵩丘梦彩云。

        瞿塘两崖 唐杜甫 三峡传何处,双崖壮此门。 入天犹石色,穿水忽云根。

        猱玃须髯古,蛟龙窟宅尊。羲和冬驭近,愁畏日车翻。

        悲秋 唐杜甫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闻范秀才自蜀游江湖 唐杜牧 蜀道下湘渚,客帆应不迷。江分三峡响,山并九华齐。

        秋泊雁初宿,夜吟猿乍啼。归时慎行李,莫到石城西。

        峡巫 唐杨炯 三峡七百里,唯言巫峡长。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送人归蜀 唐张祜 锦城春色溯江源,三峡经过几夜猿。红树两厓开霁色,碧岩千仞涨波痕。

        萧萧暮雨荆王梦,漠漠春烟蜀帝魂。长怨相如留滞处,富家还忆卓王孙。

        送王处士游蜀 唐齐己 又挂寒帆向锦川,木兰舟里过残年。自修姹姹炉中物,拟作飘飘水上仙。

        三峡浪喧明月夜,万州山到夕阳天。来年的有荆南信,回札应缄十色笺。

        送友人归荆楚 唐许浑 调瑟劝离酒,苦谙荆楚门。 竹斑悲帝女,草绿怨王孙。

        潮落九疑迥,雨连三峡昏。同来不同去,迢递更伤魂。

        琴曲歌辞·三峡流泉歌 唐李季兰 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水常自闻。玉琴弹出转寥夐,直似当时梦中听。

        三峡流泉几千里,一时流入深闺里。巨石奔崖指下生,飞波走浪弦中起。

        初疑喷涌含雷风,又似呜咽流不通。回湍曲濑势将尽,时复滴沥平沙中。

        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使仲容听不足。一弹既罢复一弹,愿似流泉镇相续。

        峡中即事 唐廉氏 清秋三峡此中去,鸣鸟孤猿不可闻。一道水声多乱石,四时天色少晴云。

        日暮泛舟溪溆口,那堪夜永思氛氲。

5.描写三峡的诗句

        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唐白居易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

        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送客归京 唐白居易 水陆四千里,何时归到秦? 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尘。

        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 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春。

        入峡次巴东 唐白居易 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 万里王程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 两片红旌数声鼓,使君艛艓上巴东。

        三峡闻猿 唐贯休 历历数声猿,寥寥渡白烟。 应栖多月树,况是下霜天。

        万里客危坐,千山境悄然。 更深仍不住,使我欲移船。

        三峡闻猿 唐慕幽 谁向兹来不恨生,声声都是断肠声。 七千里外一家住,十二峰前独自行。

        瘴雨晚藏神女庙,蛮烟寒锁夜郎城。 凭君且听哀吟好,会待青云道路平。

        上三峡 唐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唐李白 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 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唐李白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疑是天边十二峰, 飞入君家彩屏里。

        寒松萧瑟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 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

        高咫尺,如千里, 翠屏丹崖灿如绮。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

        水石潺湲万壑分,烟光草色俱氛氲。溪花笑日何年发, 江客听猿几岁闻。

        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嵩丘梦彩云。 夔州歌十绝句之一 唐杜甫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缉棱光谷叱咐癸栓含兢 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 瞿塘两崖 唐杜甫 三峡传何处,双崖壮此门。

        入天犹石色,穿水忽云根。 猱玃须髯古,蛟龙窟宅尊。

        羲和冬驭近,愁畏日车翻。 悲秋 唐杜甫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

        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初至犍为作 唐岑参 山色轩槛内,滩声枕席间。

        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 云雨连三峡,风尘接百蛮。

        到来能几日,不觉鬓毛斑。 闻范秀才自蜀游江湖 唐杜牧 蜀道下湘渚,客帆应不迷。

        江分三峡响,山并九华齐。 秋泊雁初宿,夜吟猿乍啼。

        归时慎行李,莫到石城西。 岘山送张去非游巴东 唐孟浩然 岘山南郭外,送别每登临。

        沙岸江村近,松门山寺深。 一言予有赠,三峡尔将寻。

        祖席宜城酒,征途云梦林。 蹉跎游子意,眷恋故人心。

        去矣勿淹滞,巴东猿夜吟。 巫峡 唐杨炯 三峡七百里,唯言巫峡长。

        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

        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

        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送人归蜀 唐张祜 锦城春色溯江源,三峡经过几夜猿。

        红树两厓开霁色,碧岩千仞涨波痕。 萧萧暮雨荆王梦,漠漠春烟蜀帝魂。

        长怨相如留滞处,富家还忆卓王孙。 送王处士游蜀 唐齐己 又挂寒帆向锦川,木兰舟里过残年。

        自修姹姹炉中物,拟作飘飘水上仙。 三峡浪喧明月夜,万州山到夕阳天。

        来年的有荆南信,回札应缄十色笺。 出峡 唐胡皓 巴东三峡尽,旷望九江开。

        楚塞云中出,荆门水上来。 鱼龙潜啸雨,凫雁动成雷。

        南国秋风晚,客思几悠哉。 送友人归荆楚 唐许浑 调瑟劝离酒,苦谙荆楚门。

        竹斑悲帝女,草绿怨王孙。 潮落九疑迥,雨连三峡昏。

        同来不同去,迢递更伤魂。 巫山高 唐陈陶 玉峰青云十二枝,金母和云赐瑶姬。

        花宫磊砢楚宫外,列仙八面星斗垂。 秀色无双怨三峡,春风几梦襄王猎。

        青鸾不在懒吹箫,斑竹题诗寄江妾。 飘飖丝散巴子天,苔裳玉辔红霞幡。

        归时白帝掩青琐,琼枝草草遗湘烟。 琴曲歌辞·三峡流泉歌 唐李季兰 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水常自闻。

        玉琴弹出转寥夐,直似当时梦中听。 三峡流泉几千里,一时流入深闺里。

        巨石奔崖指下生,飞波走浪弦中起。 初疑喷涌含雷风,又似呜咽流不通。

        回湍曲濑势将尽,时复滴沥平沙中。 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使仲容听不足。

        一弹既罢复一弹,愿似流泉镇相续。 峡中即事 唐廉氏 清秋三峡此中去,鸣鸟孤猿不可闻。

        一道水声多乱石,四时天色少晴云。 日暮泛舟溪溆口,那堪夜永思氛氲。

        2.词 念奴娇 宋曹冠 蜀川三峡,有高唐奇观,神仙幽处。 巨石巉岩临积水,波浪轰天声怒。

        十二灵峰,云阶月地,中有巫山女。 须臾变化,阳台朝暮云雨。

        堪笑楚国怀襄,分当严父子,胡然无度。 幻梦俱迷,应感逢魑魅,虚言冥遇。

        仙女耻求媒,况神清直,岂可轻诬污。 逢君之恶,鄙哉宋玉词赋。

        满江红 宋何师心 一水飞空,揭起珠帘全幅。 不须人卷,不须人轴。

        一点不容飞燕入,些而未许游鱼宿。 向山头、款步听疏音,清如玉。

        三峡水,堪人掬。三汲浪,堪龙浴。

        更两边潇洒,数竿修竹。 晓倩碧烟为绳束,夜凭新月为钩曲。

        问当年、题品是何人,黄山谷。

6.求关于三峡的诗句

        高峡出平湖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峡

        郦道元

        春冬这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瞿唐峡 清 张问海

        峡两蒙蒙竟日闲

        扁舟珍落画图间。

        便将万管玲珑笔,

        难写瞿唐两岸山。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问君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三峡歌

        宋 陆游

        十二巫山见九峰,

        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雨,

        一夜猿啼明月中。

        巫山高卢照邻

        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雰。莫辨啼猿树,徒看神女云。

        惊涛乱水脉,骤雨暗峰文。沾裳即此地,况复远思君。

        巫山高张循之

        巫山高不极,沓沓状奇新。暗谷疑风雨,幽岩若鬼神。

        月明三峡曙,潮满二江春。为问阳台夕,应知入梦人。

        巫山高刘方平

        楚国巫山秀,清猿日夜啼。万重春树合,十二碧峰齐。

        峡出朝云下,江来暮雨西。阳台归路直,不畏向家迷。

7.有关三峡的诗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3.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7.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回答者:蛋糕情人 - 高级经理 七级 2-5 14:17

        --------------------------------------------------------------------------------

        有关三峡的诗句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3.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7.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8.在唐诗三百首里描写长城和三峡的五言绝句有哪些

        写长城和三峡的五言绝句我没记得,其它的诗有很多

        塞下曲

        [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从军行

        [唐]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写三峡的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上三峡 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及三暮,不觉鬓成丝。

        三峡歌 陆游

        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雨,一夜猿啼明月中。

        秋兴八首 (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在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杜甫的这首诗是众多的写三峡的诗中我认为写得最好的,也是我最喜欢的。

9.在唐诗三百首里描写长城和三峡的五言绝句有哪些

        写长城和三峡的五言绝句我没记得,其它的诗有很多塞下曲 [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从军行 [唐]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写三峡的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上三峡 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及三暮,不觉鬓成丝。三峡歌 陆游 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雨,一夜猿啼明月中。秋兴八首 (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在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杜甫的这首诗是众多的写三峡的诗中我认为写得最好的,也是我最喜欢的。

       

王昌龄最出名的诗

       从军行

       唐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

       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

       独领残兵千骑归。

       王昌龄

       从军行(其一)  原文

       烽火城西百尺楼①,黄昏独坐海风秋②。

       更吹羌笛关山月③,无那金闺万里愁④。

       ①烽火:又称烽燧,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白昼报警燃烟,称为燔燧,因常用薪草及狼粪,故又称狼烟;夜晚则燃火,称为“烽”。

       ②海:指青海湖。

       ③羌笛: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关山月:乐府横吹曲名,内容多写戍边生活。

       ④无那:无奈。金闺:古时称年轻女子的居室为闺房。

       译文

       烽火城西面的楼高有百尺,

       黄昏时我独自坐在那里,沐浴着青海湖来的秋风。

       羌笛吹奏《关山月》的乐曲被秋风从远处带来,

       无论如何也消除不了我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思念。

       从军行(其二)  原文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1)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

       从军行(其三)  原文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从军行(其四)  原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其五)  原文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从军行(其六)  原文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从军行(其七)  原文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 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从军行刘长卿

       回看虏骑合,城下汉兵稀。

       白刃两相向,黄云愁不飞。

       手中无尺铁,徒欲突重围。

       李昂

       从军行

       汉家未得燕支山,征戍年年沙朔间。

       塞下长驱汗血马,云中恒闭玉门关。

       阴山瀚海千万里,此日桑河冻流水。

       稽洛川边胡骑来,渔阳戍里烽烟起。

       长途羽檄何相望,天子按剑思北方。

       羽林练士拭金甲,将军校战出玉堂。

       幽陵异域风烟改,亭障连连古今在。

       夜闻鸿雁南渡河,晓望旌旗北临海。

       塞沙飞淅沥,遥裔连穷碛。

       玄漠云平初合阵,西山月出闻鸣镝。

       城南百战多苦辛,路傍死卧黄沙人。

       戎衣不脱随霜雪,汗马骖单长被铁。

       杨叶楼中不寄书,莲花剑上空流血。

       匈奴未灭不言家,驱逐行行边徼赊。

       归心海外见明月,别思天边梦落花。

       天边回望何悠悠,芳树无人渡陇头。

       春云不变阳关雪,桑叶先知胡地秋。

       田畴不卖卢龙策,窦宪思勒燕然石。

       麾兵静北垂,此日交河湄。

       欲令塞上无干戚,会待单于系颈时。

       从军行希和

       枉自悲伤总逢春,独去他乡作军人。

       千日离愁随飞雪,万里狂沙吹北风。

       无月此情向谁诉,有泪今宵伴泣声。

       游子夜夜归故里,山高水深难阻魂。

       陈羽

       从军行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卢思道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犀渠玉剑艮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白云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从军行是谁写的啊

       王昌龄最出名的诗是《出塞二首》。

       出塞

       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出关万里去参加远征的人都还未回还。

       倘若曾经能够抵御外敌的名将还在,绝不会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骏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寒的月色。

       城头上的战鼓声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赏析

       其一

       这是一首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这首诗也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抒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写得气势豪迈,铿锵有力。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画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首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其二

       第一句“骝马新跨白玉鞍”。骝马,长有黑鬣的红马,指骏马。新,刚刚。白玉鞍,装饰有白玉的马鞍。这句的顺序为“新跨白玉鞍骝马”,说将士们飞身跨上配有白玉鞍的战马。写战前充分准备,将士们英姿勃勃,对战斗胜利充满信心。

       第二句“战罢沙场月色寒”。沙场,原指沙漠地带,后指战场。寒,冷,凄冷。意思说:一场激战结束了,战场上的月色显得十分凄冷。作者没有直接去写战斗经过,由准备出战,一下写到战斗结束。那么,仗打得怎么样呢?用战场上“月色寒”三字作了含蓄的表示。它不仅指夜晚天冷,连月光也寒气逼人,还指月光映照下的战场尸横遍野,血迹斑斑,给人凄冷的感觉。说明战斗非常激烈、残酷。

       三、四句“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铁鼓,用铁皮箍着的战鼓,结实声壮。犹,还。匣,刀鞘。金刀,钢刀,古时泛指金属为金。意思说:战斗虽然结束了,但城头上催战的铁鼓,仿佛还在耳边震响;将士们不由地抽出鞘里的钢刀,钢刀上的血迹还没有干。这两句写战斗回顾,说战斗刚结束不久,将士们余兴未尽,战斗情绪还是那么高昂,心里抑制不住胜利的喜悦。这两句写得非常形象生动,使人也如同听到战场震天动地的鼓声,想见将士们拭看钢刀的情景,有身临其境之感。

       这首诗抒写自信、进取、开拓为特征的传统尚武精神,风格刚健、清新。诗人描写战争的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诗歌选取战斗生活的一个片段,以“骝马”“沙场”“铁鼓”“金刀”等战争意象串成一系列战斗生活的画面,战斗的激烈与战场的肃杀尽在其中。诗头“新跨”一词将战士风风火火、迎接战斗的激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诗尾以“血未干”这样一幅看似血腥的场景描写战士的内心——热血并未因为战斗的结束而冷却。这种激烈肃杀的气氛,生动地表现出战士的飒爽英姿和激昂振奋的风貌。

       作者在这首诗中抓住战斗刚刚结束的场面加以描写,塑造了一个英姿飒爽、勇猛善战的将军形象,热情地歌颂了将士们为国杀敌立功的勇敢精神。

       诗人描写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把战士的飒爽英姿,激昂振奋的风貌写了出来。

从军行七首其四译文及赏析

       《从军行》有很多首,作者也非一人。以下所列的是比较有名的《从军行》古诗的具体情况。

       从军行七首

       唐王昌龄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题解

       《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第三首诗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写将军上表请求归葬战死将士骸骨,表现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第四首诗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第五首诗描写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部队首战告捷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军强大的战斗力;第六首诗描写将军欲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第七首诗主要描写山峦叠嶂、烽火遍布的边塞景观。全组诗意境苍凉,慷慨激昂,充分显示出盛唐气象。

       从军行二首

       唐李白

       其一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

       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

       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其二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题解

       《从军行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第一首为五言律诗,写从军战士的作战经历和感想以及征战杀敌实现和平的愿望。第二首诗为七言绝句,以疏简传神的笔墨,叙写了唐军被困突围的英勇事迹,热情洋溢地歌颂了边庭健儿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全诗从侧面反映了作者欲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愿望。

       从军行

       唐李昂

       汉家未得燕支山,征戍年年沙朔间。

       塞下长驱汗血马,云中恒闭玉门关。

       阴山瀚海千万里,此日桑河冻流水。

       稽洛川边胡骑来,渔阳戍里烽烟起。

       长途羽檄何相望,天子按剑思北方。

       羽林练士拭金甲,将军校战出玉堂。

       幽陵异域风烟改,亭障连连古今在。

       夜闻鸿雁南渡河,晓望旌旗北临海。

       塞沙飞淅沥,遥裔连穷碛。

       玄漠云平初合阵,西山月出闻鸣镝。

       城南百战多苦辛,路傍死卧黄沙人。

       戎衣不脱随霜雪,汗马骖单长被铁。

       杨叶楼中不寄书,莲花剑上空流血。

       匈奴未灭不言家,驱逐行行边徼赊。

       归心海外见明月,别思天边梦落花。

       天边回望何悠悠,芳树无人渡陇头。

       春云不变阳关雪,桑叶先知胡地秋。

       田畴不卖卢龙策,窦宪思勒燕然石。

       麾兵静北垂,此日交河湄。

       欲令塞上无干戚,会待单于系颈时。

       题解

       乐府诗,出自《全唐诗》,作者为李昂。全诗共272字,激越豪壮,恰似一曲嘹亮雄健的军中乐章,能从中感受到大唐盛时那贲张的血脉。

       从军行

       隋卢思道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

       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

       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题解

       《从军行》——卢思道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古乐府《从军行》大多写军旅生活的艰苦和征人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本篇也是如此。

       从军行

       唐刘长卿

       回看虏骑合,城下汉兵稀。白刃两相向,黄云愁不飞。

       手中无尺铁,徒欲突重围。落日更萧条,北方动枯草。

       将军追虏骑,夜失阴山道。战败仍树勋,韩彭但空老。

       草枯秋塞上,望见渔阳郭。胡马嘶一声,汉兵泪双落。

       谁为吮痈者,此事令人薄。目极雁门道,青青边草春。

       一身事征战,匹马同辛勤。末路成白首,功归天下人。

       倚剑白日暮,望乡登戍楼。北风吹羌笛,此夜关山愁。

       回首不无意,滹河空自流。黄沙一万里,白首无人怜。

       报国剑已折,归乡身幸全。单于古台下,边色寒苍然。

        《从军行七首》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4、穿:磨破。

        5、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6、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7、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8、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译文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赏析

        这首唐诗《从军行七首》(其四)中的“青海”是指现在的青海湖一带;其中的“穿”是指磨穿的意思;其中的“楼兰”是指汉时西域的国名,这里指外族入侵者。

        这首唐诗《从军行七首》(其四)的意思是:青海上空浓云密布,千里大漠一片昏黄,皑皑白雪黯淡无光。站在守护的城头,唯有兀然挺立的玉门关隐约可见。边塞的荒凉使战士们寂寞,频繁的激战已经把铠甲磨穿。有的人负伤了,有的人牺牲了,但他们都没有畏惧,没有退缩。“不打败敌人绝不回家!”就是他们的誓言。

        拓展阅读:整体赏析

        第一首诗主要写戍边将士浓郁的思乡怀亲之情。前两句叙事兼写景,但情含其中。“百尺楼”突兀于沙漠戈壁中,四顾无垠,再兼秋日“黄昏独上”,“海风”凛冽,已有空寂孤独,悲风袭人之感。第三句再以闻“羌笛”吹奏述征戍之苦的《关山月》名曲,以声写情,句首冠一“更”字,使主人公的思乡之情倍增不堪,故逼出最后一句:“无那金闺万里愁。”此结语之妙,不仅不着痕迹地由景入情,而且宕开一笔,反以妻子思“万里”外亲人之语,衬出自己之愁情,两面俱到,更显二人心心相印之深情。此诗虽写愁绪,但融景于情,境界壮阔。在诗人笔下,“百尺”高楼、迢迢“海风”、“万里”“关山”,无不尽染愁绪,充分体现了主人公悲塞天地的巨大张力和强烈的感染力。

        第二首诗亦写戍边将士辞家别亲的怨愁,但末句翻以豪语结之,表现了戍边将士忠勇报国的坦荡胸怀。前三句极写边愁。随着舞蹈的变换,“琵琶”又奏出新的曲调,但不管怎么变换,在内心充满思亲怀故愁绪的人听来,似乎“总是”在弹奏出“关山”别离的悲歌苦调,徒增心中纷乱的“边愁”和“不尽”的“别情”。诗歌至此,已将愁说尽,不能自已,再深掘愁思,已无余地。如何作结,更见功力。王昌龄不愧是“七绝圣手”,结语施以奇笔,突奏异响,以“高高秋月照长城”的雄伟壮阔之景,将征人浓郁的边愁一笔撇开,而翻出豪宕情怀。此句虽为景语,但诗人融情于景,在秋风朗月的广漠背景下,遥望长城万里的壮丽河山,使征人由对其热爱而意识到自己保卫河山的神圣职责,个人的区区“边愁”就不足挂齿了,从而使征人忠勇爱国的高旷情怀在壮丽之景的展示中得到完美体现。此诗构思新颖,多次转折,前三句与结句是一大转折,其中“换新声”与“旧别情”为一小转折,“总是”二字状愁绪的强烈,亦颇传神。这不仅使诗歌奇想层出,亦表现出诗人“绪密而思清”(《新唐书·王昌龄传》)的艺术特色。

        第三首诗通过对冷寂荒凉的古战场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反对过度开边之战,对广大士卒的悲惨境遇表示了深刻同情。前两句以“榆叶早疏黄”写塞外之寒。一个“早”字,突出了塞外物候与内地的不同,内地榆叶尚青,而塞外却“早”已枯黄凋落。再加之“日暮”昏暗,“云沙”弥漫的战场苦景的渲染,它折射出战况的惨烈和士卒的巨大牺牲。故三、四句请求撤军掩骨,“莫教兵士”在遥远的“龙荒”之地作无谓的牺牲。“龙荒”二字含意颇深,它说明战场已深入千里,远远超出自卫范围,可见其反对开边战争的态度和人道关怀精神的鲜明和强烈,感情悲愤至诚。此诗前两句写景,景中含情;后两句说理,但以“掩尘骨”“哭龙荒”两个生动情节的描绘,使反对开边之理显得有据可依,理直气壮,而诗人的关爱之情亦潺潺流出,从而达到“情理兼至,声意两峻”(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的境界。

        第四首诗通过对塞外辽阔的战场景象和激烈征战生活的描写,抒发了誓死报国的壮烈情怀。前两句以“青海”“长云”“雪山”“玉门关”等塞外相距遥远的地名和壮阔意象,勾画出气势恢宏的边塞场景。其中再以“暗”“孤城”“遥望”等词语,点出苍茫荒寒的塞外地理特征,使人不难体会到一股悲慨之气已扑面而来。第三句以“黄沙百战穿金甲”写征战,语言极为精练、刚健。大漠风沙的恶劣环境,身经“百战”的惨烈经历,“金甲”磨穿的艰苦卓绝,不仅未使主人公斗志颓丧,而是历练得更为坚强,斗志更加高昂,故第四句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迈誓言作结,就显得水到渠成,满篇生辉。此诗以战场的苦寒、征战的艰险反衬豪壮的英雄本色,对比鲜明,形象生动;以塞外博大壮阔之景驱昂扬豪迈之情,珠联壁合,情景照人,不愧为“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之一。

        第五首诗写唐军前后齐出,夜战歼敌的过程,颂扬了唐军所向无敌的声威。首句写景。“大漠风尘”遮天蔽日,故白昼“昏”暗,这雄浑苍茫之景,既展示出战场恶劣的气候,又衬托出军情的紧急。第二句写人。在这飞沙走石的天气里,唐军不畏风沙之烈,挥师疾进。“红旗半卷”,状风沙肆虐,四面横吹,致使旗难全张,形象十分生动。诗思之奇在第三句的突转,诗人放下顶风疾进之旅不说,一下跳跃到传来“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的战斗捷报,结果干净利落,出人意料。至此乃知前两句所写为后出之增援部队,诗人正面写增援部队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乃为“前军夜战”“生擒”敌首张目,三、四句写“前军”虽是侧面着笔,但有前两句后军形象的烘托,表现出了“前军”高昂的.士气,战斗的激烈和决战决胜的勇猛。将一场大战压缩到一首绝句之中,写得如此壮怀激烈,如此摇曳多姿,如此含蕴深厚,真不愧为“千秋绝调”(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

        第六首诗通过描写一位征战万里,不辱使命,一战成功的英雄形象,讴歌了唐朝将士的神勇无敌。首句以洗练之笔,勾画出一个肩背胡瓶,身跨战马的将军形象,第二句虽为景语,但人在景中。将军在一轮“秋月”的照耀下,巡行在遥远的“碎叶城西”,碧空如洗,月华晶莹,信马而行中透出几分镇定悠然。第三句气氛急转,皇帝开战的诏书和授予军权的“尚方宝剑”如流星一样迅疾送达前方。第四句写将军辞谢君王的信任,连夜行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轻取“楼兰”,果不辱使命。此诗弛张有度,前两句节奏舒缓,有闲庭信步之感;后两句写轻松天,有星流击之威,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使“始如处女”“后如脱兔”(《孙子兵法·九地篇》)的人物形象特征十分生动鲜明。

        第七首诗写玉门关一带辽阔荒远的博大之景,衬托出戍边将士不畏艰险的征战生活。前两句以“几千重””总是烽”大笔勾勒出玉门关一带重密叠嶂,烽火遍布的自然环境。“几千重”的山上”总是烽”,即除了烽火台之外,别无它物,荒凉之景中又透射出战场的肃杀之气。后两句写将士们的戍边生活。“人依远戍须看火”,写战士们驻守在烽火台上,但由于关山阻隔,相距遥远,一有敌情,只能举火报警。“马踏深山不见踪”写将士们一见烽火,马上出发迎敌,但由于“深山”林密,峰回路转,很快就隐没在峰谷之间,不见踪迹。此诗写景的突出特点是大小对比,使大者更大,小者更小,将塞外的博大浑浩之景展现得无以复加。写山动辄“几千重”,写烽则“山北山南总是烽”,写人却十分渺小,甚至隐晦。要么凭着烽火的升起,依稀可见“远戍”之人,要么一进“深山”便踪迹全无,既是对比,又兼反衬。以小衬大,则境界愈大;以大衬小,则人物更显。诗中征人的艰苦生活,对敌斗争的神速果敢,纵横驰骋的英雄之态,尽在这大小之辨中放射出奕奕神采,故其“山高月小”的美学效果十分震人。

       好了,今天关于“马踏深山不见踪”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马踏深山不见踪”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热门文章